2010-9-4 16:30
tb026544
各種心理學的效應 社會淺法則介紹 !!
[img]http://pic.pimg.tw/td026544/991b05ab7e9a5efa271fa57c3fbe19cf.jpg[/img]
猴子大象法則-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color=#000000]猴子大象法則大意是:大象可以踩死猴子,但猴子也可以騷擾大象,使大象遭遇挫折。定律是:大象體積越大,猴子的勝算就越大。[/color]
[color=seagreen]出醜效應[/color][color=#000000]
出醜效應又叫仰巴腳效應,犯錯誤效應(PRATFALLEFFECT):是指才能平庸者固然不會受人傾慕,而全然無缺點的人,也未必討人喜歡。最討人喜歡的人物是精明而帶有小缺點的人,此種現象亦稱為仰巴腳效應。[/color]
[color=green]皮格馬利翁效應-暗示的力量[/color][color=#000000]
皮格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也有譯“畢馬龍效應”、“比馬龍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亦稱“羅森塔爾效應 (Robert 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應”。
[/color][color=green]跳蚤效應-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color]
[color=#000000]跳蚤調節了自己跳的目標高度,而且適應了它,不再改變。很多人不敢去追求夢想,不是追不到,而是因為心裡就默認了一個“高度”。這個“高度”常常使他們受限,看不到未來確切的努力方向。作為人類,有什麼樣的目標就有什麼樣的人生。[/color]
[color=green]蟑螂效應[/color]
[color=#000000]蟑螂是一種人見人恨的昆蟲,遭到了全世界人民廣泛的厭惡。據說人類與蟑螂的鬥爭已經延續的十幾個世紀,
[/color][color=green]從眾心理-缺乏主見[/color]
[color=#000000]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通常情況下,多數人的意見往往是對的。從眾服從多數,一般是不錯的。
[/color][color=green]馬太效應-大者恆大[/color]
馬 太效應的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
[color=green]格林斯潘效應[/color]
[color=#000000] 在人際交往心理學、教學心理學中,人們把交往者一方發出的“嗯—嗯”之聲使另一方反應增強的現象,稱之為格林斯潘效應。
[/color][color=green]龍舌蘭酒效應-經濟效應的名子由來[/color]
[color=#000000]伴隨著經濟危機的出現龍舍蘭酒效應隨即而來,這種效應越來越明顯,而且在經濟領域起著重要的影響。[/color]
[color=green]土豆效應-經濟衰退[/color]
[color=#000000]土豆效應又稱“土豆悖律”,是指在大蕭條時期,消費者捨棄高端奢侈品而 轉向中低端產品,並導致對後者的需求上升,進而推高低成本產品的價格和銷售。
[/color][color=green]草地泥潭效應[/color]
[color=#000000]草地泥潭效應,宏觀上模仿有時會成為一種陷阱,草地的泥潭往往是潛藏在水草最豐茂的地方,是在不斷成功之後,人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已無所不能,精明的管理者是 將上一個成功作為下一個成功的起點,永遠邁步從頭越。[/color]
[color=green]螃蟹效應-互扯後腿[/color]
螃蟹效應,又稱“CrabBucketSyndrome”或“CrabSyndrome”。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籃來裝螃蟹,一隻螃蟹很容易爬出來。多裝幾隻後,就沒有一只能爬出來了。
[color=green]木桶理論-最短的漏洞[/color]
[color=#000000]木桶效應原本是一個經濟學術語經典的木桶理論是: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或全部木板的平均長度,而是取決於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
[/color][color=green]蔡戈尼效應-心中未畫完的圓[/color]
[color=#000000]人們在面對問題時,儘管全神貫 注,一旦解開了就會鬆懈不再在意,因而很快忘記。而對解不開或尚未解開的問題,則要想盡一切辦法去解開它,因而一起潛藏在大腦裡。這種解答未遂的問題,深 刻地留存記憶中的心態叫蔡戈尼效應。[/color]
[color=green]羅森塔爾效應-強大的心理導向[/color]
[color=#000000]羅森塔爾效應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鳴現象。運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領導對下屬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別的誘導,使下屬得 以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color][color=green]齊加尼克效應-緊張狀態的延續[/color]
[color=#000000]因工作壓力導致心理上的緊張狀態,被稱為“齊加尼克效應”。
[/color][color=green]狄德羅效應-沒得到比得到還痛苦[/color]
[color=#000000]狄德羅效應,是由18世紀法國有個哲學家叫鄧尼斯·狄德羅發現。狄德羅效應是一種常見的“愈得愈不足效應”,在沒有得到某種東西時,心裡很平穩,而一旦得到了,卻不滿足。[/color]
[color=green]史上最著名的10個思想實驗[/color]
[color=green]史上最匪夷所思的十大理論及其揭秘[/color]
[color=green]厭煩與婚外情的成因 "心理飽和"[/color]
[color=green]人際交往中不得不知的心理效應[/color]
[color=green]十大誤導心理事件[/color]
[color=green]社會生活潛規則[/color]